(The article is in Chinese only)

撰文:謝家駒

2008 年9月2日《投資者日記》出現了下列文字:「今天到銀行為農家女職業訓練學校滙上二十四萬港元,作為資助四川大地震後的孤兒入讀農家女學校一年學費兼食宿費之用(平均每人每月需1000元人民幣)…… 另有一位讀者來電指,佢個仔最近結咗婚,願意將自己嘅快樂同人地分享,將佢結婚所收嘅 10萬元禮金,全數存入我老曹嘅戶口,捐贈俾農家女學校。」讀者大多知道曹仁超先生樂善好施,經常捐獻公益事業,但何以會選擇農家女學校?

以曹先生精於調查研究的習慣,想必是很值得支持的機構。剛巧筆者對農家女學校亦有點認識,並認為該學校的創辦人是內地傑出的社會創業者,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

以創業精神實現社會使命

農家女學校的兩位創辦人是《中國婦女報》副總編輯謝麗華,和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市人大代表吳青。她們有感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準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國民間的收入拉大了差距,貧富懸殊的情況愈來愈明顯,其中最為突出和龐大的群體就是貧困地區的農民,而貧困農民中婦女又佔了大多數。

造成農村婦女貧困的原因很多,除了缺乏就業機會外,還有封建的、不平等的社會性別角色定位,使貧困地區婦女基本權利難以保障,獲得教育、培訓和生產資源的機會極為有限。尤其是教育,中國現有文盲八千五百萬,其中農村婦女就佔70%,她們不會寫自己的名字、讀不到簡單的信件、不會基本的加減乘除、不能計劃管理日常生產、不能對子女的學習和教育提供有效的幫助,她們很多甚至不敢離開家鄉半步,自卑的陰影和文化的障礙限制了她們的發展。

謝麗華說:「她們就像是一座沒有開採過的礦山,只要給予適當的機會和扶持,就會成為非常寶貴的人力資源,對下一代影響深遠。」

北京農家女學校

農家女學校的全名是北京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是2001年成立的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的前身之一。最早是1993年創刊的《農家女》雜誌,1996年創辦「打工妹之家」,1998年創辦農家女學校,發展中心還開創及統管多項其他服務。最新一項是三年內要創建一百家農家女書社。

兩位創辦人可說是內地社會創業的佼佼者。她們借助一些半官方機構的力量(例如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北京慈善總會),跳出傳統扶貧的觀念及做法,開創出切中時弊而具創意的嶄新服務,充分發揮了創業精神。

「打工妹之家」維護打工妹權益,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則是一個以促進農村婦女發展為總目標的非政府組織,運用參與式的組織手法,開展了大量的項目和活動,現已發展成為一個集「扶貧與發展、傳媒與出版、研究與推廣」於一體的非牟利機構。

謝麗華主編的《農家女》雜誌,是中國唯一一本面向農村婦女的月刊,一直通過文字及其他活動,為農村貧窮婦女創造自我賦權 (empowerment) 與發展的機會,堅持「貼近、真實、實用、好看」的辦刊原則,深受廣大農村婦女歡迎。謝麗華更榮獲「2007國際婦女年度領導力獎」,在美國華盛頓甘迺迪藝術中心接受獎項。

成立於1996年的「打工妹之家」,更是中國第一個為農村走進城市尋找工作的打工妹提供服務的組織。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及城鄉差別的擴大,大量的農民進城打工,為城市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但她們的合法權益卻經常被侵害,特別是女性打工者,權益受侵害的情況更為嚴重。打工妹之家經常遇到前來求助的打工妹,她們有的受到了強暴和性侵犯,有的被僱主虐待甚至毆打,有的被剋扣工資或無故解僱。她們遠離家鄉及親人,遇到這些緊急的困難時無依無靠,生存受到威脅。

打工妹之家的成立,就是為了維護打工妹的合法權益,改善打工妹群體的生活質素,增強打工妹的發展能力。打工妹之家是打工妹管理打工妹,打工妹服務打工妹,而大部分員工都是打工妹出身。

2002年,打工妹之家成立了打工妹維權小組,設有專職的維權幹事,擁有二十多名志願律師及來自高校法律系的眾多大學生志願者,為外地農村入城打工的女性提供法律援助。又成立打工妹緊急救助基金,給遇到突發疾病、工傷、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無故解僱等緊急情況的打工妹提供援助。此基金除了獲得中國婦女發展基金資助外,還向社會公開募捐。

改變農村婦女人生路

農家女學校是一所民辦公益性學校,主要面向農村貧困地區十六至二十歲未婚少女,為她們免費提供一至三個月的職業技能短期培訓,同時進行公民意識和性別意識教育,讓她們克服自卑,增強自信,發展潛能,更好地立足現代社會、融入現代社會。

學校位於北京近郊,佔地七千多方米,除了教室外,還建有學生宿舍、圖書館、食堂、浴室、多功能教學廳等。學校自創辦以來,一直實行免費培訓,學員來自全國。通過教學實踐、不斷摸索,創造了三種比較成功的培訓模式:大齡輟學女童全額資助培訓班,農村社區婦女骨幹培訓班,以及先培訓後交費的勤工助學培訓班。學校亦因此連續四年被評為「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

十年來,農家女學校一共培訓了七千多名學員,大部分人通過培訓和就業,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改變了她們在家庭中的地位。

今年春節期間,農家女學校十位同事利用三天假期,參加了香港苗圃行動在北京舉辦的五十公里新春助學行,路線由長城到鳥巢,二百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她們一 路走來,感慨良多。她們問自己,為什麼我們不能像香港朋友那樣,把慈善募捐活動搞得如此生動?既鍛練身體,又可結交朋友,還能奉獻愛心。

剛巧今年是農家女學校創辦十周年紀念,又遇到5.12地震災害,於是她們參考苗圃行動的籌款方式,在2008年10月19日舉辦「關愛災區婦女,城鄉牽手一日行」步行籌款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報名參加,一方面慶祝創校十周年,另一方面為災區婦女籌款。

農家女書社

除了短期(如培訓)及遠距離(雜誌、網站等)接觸形式,針對農村婦女看書難、買書難、資訊管道不暢通、文化活動貧乏等現象,發展中心設計了一個嶄新的服務平台—農家女書社,為農村婦女提供應精神食糧。書社不單是個圖書館,還開展多方面的活動,用她們自己的話:以書社為載體,開展各種讀書、培訓、講座、諮詢、文娛活動,把婦女組織起來,開發自己的潛能,自我賦權,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現在的目標,是在2009年2月前建立五十家農家女書社,以後每年建五十家,差不多每星期就建一家。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作為關注農村婦女發展的NGO組織,多年來始終堅持為農村婦女發展創造機會和條件,它所堅持的平等、務實、公開、透明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廣大農村婦女的信任和支持,也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2006年2月被《中國新聞週刊》 評選為「最具責任感NGO」。

在內地,社會創業方興未艾,農家女學校的創辦和發展,正好反映着這個令人興奮的趨勢,值得我們的關注及支持。